当前位置:主页 > 大盘走势 > 正文

对2025年的经济怎么看?

12-30 大盘走势

  202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备受关注,而要深入剖析这一问题,首先需明确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两大关键载体——国企与民企。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,两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筑起中国经济的坚实大厦。

  对于那些稍受西方自由思想影响的人而言,他们往往认为应重点发展民企,甚至主张国企不应发展,其理由是民企越活跃,国家经济就越好。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,不可否认,民企若能充分发展,经济活力将得到极大提升,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济陷入困境。然而,这种观点也存在片面性,因为他们忽视了国企的重要意义。

  国企背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。以邮政快递为例,在中国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,只要有人烟之处,邮政快递就能抵达。无论是偏远山区的学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,还是其他重要文件的传递,邮政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而民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,可能因路途偏远而无法送达,或者会漫天要价,这显然无法满足国家和民众的需求。

  再者,国企能够长期扎根于某些特定领域,坚定不移地履行使命。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,这是一项耗时极长、投入巨大的工程,动辄需要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。民企由于更多关注眼前利益,难以承担如此长期且大规模的投入,而国企凭借一代又一代领导的使命感,能够持之以恒地投入资源,将治理沙漠的使命传承下去,最终实现沙漠变绿洲的壮举。

  从时代背景来看,当前国际形势严峻,美国咄咄逼人,企图对中国进行收割。在这种情况下,国企展现出了中流砥柱的担当。国企不计成本地投入社会资源,全力攻坚科技和军事领域。从军事上的福建舰下水,到沈阳和成都同时推进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,这一系列成果彰显了国企的实力与决心。这些不计成本投入资源的多为中科院、众研院旗下的国营企业和央企单位。在芯片研发领域亦是如此,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,而民企往往更注重短期投资回报,难以承担如此重任,国企则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这一重担,不断突破技术瓶颈,提升国家在关键领域的竞争力。

  同时,我们也不能忽视民企的重要性。民企遵循“五六七八九”法则,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民企贡献了超过50%的税收,为国家财政收入提供了重要支撑;创造了60%的国内生产总值,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;实现了70%的科技转化,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;提供了80%的就业岗位,成为稳定社会就业的关键力量;其企业数量占比高达90%,构成了庞大的企业群体。

  以中石化和中石油为例,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卖油企业,其核心赚钱能力在于炼油并将油转化为化工原材料,而这些原材料广泛应用于中下游民营企业生产的各类商品中。中下游民企的繁荣发展,会进一步带动上游国企的利润增长,从而形成良性循环,为国家上交更多税收,保障了众多民众的“铁饭碗”收入。此外,民企在就业方面的贡献不可替代。回顾改革开放初期,大量知青回城,国企无法提供足够岗位,当时民企的发展为知青提供了就业机会,避免了待业青年现象的恶化,维护了社会稳定。

 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,国企和民企的角色侧重点有所不同。当外部形势严峻,如面临美国的强大压力时,国企勇挑重担,不计成本地突破关键技术,提升国家整体实力,在科技、军事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;而当外部压力相对减轻,科技取得一定突破后,民企则发挥其市场敏锐性和创新活力,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商品和服务,推向市场,走进千家万户,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。

  如今,民企促进法的出台意义深远,它明确了民企的发展边界,保障了民企依法依规发展的权益,避免地方过度干预,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加稳定、公平的市场环境。这一举措表明,中国经济发展既不是所谓的“国进民退”,也不是“民进国退”,而是根据时代需求,实现国企和民企的协同发展。

  展望2025年,随着国企在关键领域持续发力,民企在市场中活力不断释放,两者优势互补、协同共进,中国经济有望在民生领域实现腾飞发展。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,客观、全面地认识国企和民企的重要性,共同期待中国经济在新的征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gupiao99.cn/dapanzoushi/2499.html


博客主人今何在
股海无涯 回头是岸 有过迷惘 有过无助 但从未退缩 为方便股友 特此整理
不必谢谢 关注就好
  • 文章总数
  • 329595访问次数
  • 建站天数
  • 标签

    友情链接